体谈丨中国女曲年后重回巅峰,体教合一让她们荣耀绽放

2024-08-13 16:50:35 体育 facai888

撰文丨霍森

编辑丨许松

银牌平历史最佳战绩!中国女子曲棍球点球大战不敌荷兰集锦

在本届巴黎奥运会里,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表现惊人,不仅在小组赛中力压强敌德国和东道主法国出线,更是在淘汰赛中接连以下克上,击败澳大利亚与比利时,时隔16年后再度闯进奥运会决赛。

尽管在决赛里,中国女曲点球憾负于荷兰,最终无缘金牌——但那可是将曲棍球视为国球的荷兰,她们在近5届奥运会里的成绩是4金1银——能够把这样的强敌逼迫在比赛的最后一刻才能决出胜负,女曲姑娘们大可以昂首挺胸地笑纳银牌。

中国女曲获得巴黎奥运会银牌

或许在大部分国人的记忆里,对中国女曲的印象还停留在雅典和北京周期,那支由金昶伯带领的铁血队伍,最终亦是在北京奥运会里打入了决赛,但同样也是输给荷兰而遗憾摘银。

此后,中国女曲几乎消失在了国人的视野当中,直到去年的杭州亚运会,中国队一举夺回了阔别13年的金牌,才总算是重新让大家关注到——哦,中国女曲又回来了吗?

只是不曾想,中国女曲这次的复苏势头竟是如此强劲,直接追平了国家队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大部分的体育迷们对此给予了祝福和肯定的我们似乎也关注到,有一小部分网友对这样的成绩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国内根本没有人玩曲棍球,通过大量的国家投入换来这样的成绩,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听上去有一定道理,毕竟金昶伯麾下的那支铁血之师,其兴也勃、其败也速,看上去似乎除了奥运银牌和亚运金牌之外,并没能给中国的曲棍球运动带来什么。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正所谓“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我们不妨从中国女子曲棍球的发展历史,来掂量一下中国女曲的这两枚银牌到底分量几何。

01

古早的曲棍球运动大抵来源于从东北亚草原民族的马球演化出来的“步打球”,但现代曲棍球最早在我国开展起来,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了。

当时已经确定,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将会增设女子曲棍球项目——为了在重返奥运时尽可能更多地参与比赛项目、展现国人风采,体委遂决定建立国家曲棍球,并派遣了教练员到当时世界的曲棍球强国巴基斯坦去学习先进经验。

此后,国家在有着“曲棍球之乡”美誉的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旗与北京体院同时开展了曲棍球运动的试点,选调优秀运动员转项,再辅以外教及跟随其学习的国内教练,拉起了曲棍球队的架子,不久后又以此为根基,建立了中国曲棍球队。

可以看到,中国曲棍球运动的创立以及早期的发展,基本完全源于体制与政治的需要,此时在中国民间,曲棍球运动的普及性几乎是零。

02

几乎是一切从零开始的曲棍球队,在草创之初,当然谈不上什么实力,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与88年汉城奥运会上,当然也看不到中国曲棍球队的身影。

不过因为北京成功申办了亚运会的缘故,且中国女曲的状况也比较符合国家体委的奥运战略需要,女子曲棍球运动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选拔出了一些比较优秀的运动员——而她们也成功获得了1989年亚洲杯的冠军,以及1990年亚运会的亚军。

这个时候,韩国曲棍球靠着凶猛的身体对抗和充沛的体力,逐渐成为了有着世界级水平的队伍,国家体委也顺势将选拔外教的目光投向了韩国。

经过数年的考察,金昶伯这个名字,进入了视野当中。

前中国女曲主帅金昶伯

03

想要讲述中国女曲的历史,金昶伯是个无法绕过的名字。

1999年,这位多次获得过韩国体育勋章的教练,正式走马上任中国女曲,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女曲的水平真正得到了突破性的增长。

2000年悉尼奥运会第五,釜山亚运会冠军,女曲冠军杯赛冠军,雅典奥运会第四,多哈亚运会冠军,北京奥运会亚军……

这份履历,足以说明当时中国女曲的辉煌。

不过正如后来大多数人所诟病的——这份辉煌并没能带来曲棍球运动在中国民间的普及,中国女曲在悉尼-北京周期的成功,更多依赖于传统的“人员选拔-封闭集训”模式,以及金昶伯教练的个人能力,当然,还有国家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金昶伯简单粗暴的管理风格与糟糕的人际交往关系,与他超强的个人能力几乎同样出名,他曾经说过,自己训练时手上一定要提着棍子,而且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提着刀……

而他的训练方法,在今时今日看来,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体谈丨中国女曲年后重回巅峰,体教合一让她们荣耀绽放比如几乎不考虑运动员承受能力的高强度训练,以及完全军事化的苛刻管理。

金昶伯虽然成绩亮眼,但与队员们、以及总局高层的关系并不算好,这也导致了北京奥运会之后,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被总局扫地出门。

此后,本就先天根基不足的中国女曲进入了低潮期,伦敦、里约和东京连续三届奥运会均未能小组出线。

就像一些人所说的,除了银牌之外,中国女曲没能带来任何东西。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04

让我们脱离宏观叙事的视角,将目光转向2005年的四川乐山市。

经过悉尼和雅典连续两届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曲和曲棍球运动已经开始国内有了一定的民间声望,总局对于曲棍球运动、特别是女曲的扶持倾向,已经展露得非常明显。

于是,一些地方省市开始着眼于全运会,纷纷布局曲棍球运动——除了本来就有曲棍球训练基地的内蒙之外,辽宁、吉林、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份,都开始着手建立训练基地,打造国内曲棍球赛事体系。

恰好四川省即将举办第十届省运动会,并会将女子曲棍球项目纳入其中,于是乐山市决定组建一支曲棍球队参赛,而市局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一直有着体育传统的犍为一中。

但犍为一中虽然是体育强校,却从未有任何曲棍球传统,这个任务显然是有些强人所难,尽管负责此事的曾亮教练到省曲棍球队进行了学习培训,也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人才选拔,但也仅仅是拉起了球队的架子,至于该怎么训练,大家都是两眼一抓瞎。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她就是23岁的陈霞,曾任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队队长,当时她已经退役回到家乡一个工厂上班,但在听以前的队友说犍为一中要组建曲棍球队,顿时来了兴趣。

陈霞指导当地小球手

陈霞立即打电话向曾亮毛遂自荐,与正苦于缺乏专业人士指导的他一拍即合。

就这样,一个有着体育传统的名校,一名主抓大局的负责人,再加上一名专业教练,犍为一中的曲棍球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屡次在省内比赛里夺得冠军,也多次在国家级比赛里表现亮眼。

2005年,建队仅几个月后,孩子们参加四川省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便获得第五名,第二年参加省运会,又获得了第四名。曾亮回忆说,时任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对这支曲棍球队的精神面貌很认可,还专门与队员们合影鼓励。

“曲棍球”,也成为了犍为一中的招牌特色。

05

看着这支初创的球队一年一个进步,乐山市、犍为县和学校领导等多方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他们不仅帮助陈霞解决了教师编制问题,更是又陆续引进了好几名专业曲棍球教练——其中就有受到感召而来的、陈霞的弟子李敏。

并且校方还特意安排了不少本校教练去考取曲棍球裁判证书,因为“有了规范的裁判,队员更知道如何打好比赛”。

犍为一中花费了2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6人制曲棍球场地,而原本那块地是打算用来修学校办公楼的。

到了2007年,学校又新建了一个11人制曲棍球场地,总投资400多万元,其中向四川省级争取了50万元补助,犍为县财政划拨了100万元。

“引进专业人才,建设高标准队伍”是他们的口号,而且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曾亮主管与陈霞教练,开始畅想犍为一中曲棍球“五部曲”:输送队员进专业队,进国家队,打亚运会,打奥运会,自己退休前能见到奥运奖牌。

没过多久,曾亮的“五部曲”计划就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

2012年,犍为一中输送的队员彭杨首次征战伦敦奥运会。

2016年,来自犍为一中的欧紫霞与彭杨一道,出征里约奥运会。

尽管现在曾亮已经退休,但本届奥运会里表现出色的选手邹妹容就是当年他从犍为县塘坝乡原桂圆林小学“挖”出来的。

现在,邹妹容已经拿到了奥运银牌,电视机前的曾亮恐怕是老怀大慰,当浮一大白。

邹妹容

06

如果有具体关注到当前的中国女曲,就应该知道,这支队伍正是以四川曲棍球队为核心而搭建的,而四川曲棍球队的根基,又正是以犍为一中曲棍球队为核心。

学校通过拳头体育项目打造名校品牌,吸引优秀人才,并经过专业教练的培训,向上输送到地方队、省队和国家队。

虽然这里面依然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比如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地方行政手段,比如对民间曲棍球的普及作用依然不大,又比如全世界女子曲棍球职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的缺乏竞争等等……

但究其本质,这不就是一个大家梦寐以求的“体教合一”模式吗?

只要坚持下来,再经过两三代人,就必然会实现一个正向的人才循环路径——事实上,或许也未必需要那么久,不少犍为一中出身的女曲队员已经表示,自己未来很有可能会回到学校基层,为家乡与国家培养更多的曲棍球人才。

犍为一中只是其中一个最为典型和突出的范例,而在辽宁、在江苏、在广东,也有着类似的例子。

他们将会成为中国女曲、甚至是中国曲棍球走向未来的根基。

07

一个国家,某项体育运动是否强盛,本质都是源于对这项运动投入资源的多少。

不管是举国体制,又或者是市场化,都只是调配资源的手段,我们不应该轻易地以此为是又以彼为非,至少在网球项目上,国家扶持 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双轨并行,已经被证实了效果非常出色。

曲棍球运动也是如此。

只要能够让孩子接受运动、热爱运动,并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向上生长的环境,又何必在意其中的手段是姓“资”还是姓“社”呢?